至于木建筑是否更抗震這個問題,中國工程院院士、中國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原所長謝禮立曾公開表示,木結構建筑擁有一定的抗震性能,主要是由其材料決定的。中國古代木結構建筑大多用天然木材,天然木材本身質地較軟,比磚石混凝土和鋼材有更好的柔韌性,這就使天然木材可以承受更大的形變。同時,天然木材一般比較輕,整個建筑的重量就比磚混和鋼結構的建筑要輕得多,這些都有利于抗震。
地基:不釘死為何更安全?
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教授錢稼茹指出,木結構建筑的支撐柱不是釘死在地基里的,而是放在石頭基礎上,也可以移動。2008年汶川地震后,當地的許多木結構建筑的柱子就發生了移動,但建筑本身沒有倒塌。這種特點使人們在大地震過后經??吹?ldquo;墻倒屋不塌”的景象。
結構:低一些會更安全嗎?
“樓堅強”是箱式結構,樓層不高,屋頂結構重心不偏向一方,因此受力均勻。這個分析獲得相關部門工作人員及專家的認同。
連接:不用釘子更好嗎?
不用釘子的構件連接則是木結構框架晃而不散的根源。木結構建筑的構件連接是榫卯結構,榫卯連接既不會讓各構件分開,同時又有余量,不但可以承受較大荷載,而且允許產生一定變形,在地震荷載下通過變形吸收一定的地震能量。
四川大地震重災區綿竹市遵道鎮棚花村52歲農民劉仁順建造的木質新房,在外從事木匠工作的他經過多方考察、研究,利用價格適中的木材建設木質防震新房,建房所需的7萬多元人民幣中,1.6萬元是政府補助,其余6萬元是貸款,房屋總體造價比鋼筋混凝土結構便宜1/3。
綜合來看,沒有一棟建筑可以做到完全防震,木質結構之所以穩定,并不是因為抗震性百分百優于其他建筑材料,而是它回彈力大,柔韌性強,地震頻率大,導致木質結構部分回彈力和震動中和,使得破壞力減小。而且,相比磚瓦混凝土的倒塌,木質結構對人體傷害比其他砌體結構小一些,造成的次生災害也相對小一些。
而選用什么材料蓋房子,也不完全是基于抗震的考量,還有當地的歷史、經濟、民族、文化等多種因素的影響。怎么能在節省成本的情況下,最大程度的通過抗震設計,將結構損壞減少到最低限度,才是最關鍵的問題。因為,房子倒了還能再建,生命卻只有一次。
目前,凱潤木屋目前已建成、建設中、待建的國內項目遍布全國10幾個省市。我們的建筑風格有:歐式、北美、日式、中式等;有單體、連體、一層、兩層不同造型的木屋、休閑木屋、景區木屋、木質棧道。更有專業的木屋設計、木屋造價、木屋建造、木屋保養護理團隊。
?